导语:以建筑可持续性为主题的首届中瑞建筑对话北京专场举行。此次对话由瑞士驻华大使馆组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协办。对话致力于为瑞士和中国的年轻建筑设计工作者以及知名建筑师搭建顶级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融合了科技、经济及艺术于一体的建筑学科。
22日,以建筑可持续性为主题的首届中瑞建筑对话北京专场举行。此次对话由瑞士驻华大使馆组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协办。对话致力于为瑞士和中国的年轻建筑设计工作者以及知名建筑师搭建顶级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融合了科技、经济及艺术于一体的建筑学科。
中瑞建筑对话恰逢《理想之境:马里奥•博塔的建筑与设计1960-2017》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也是马里奥•博塔的得意之作。作为享誉世界的瑞士建筑大师,博塔将作为特邀主讲嘉宾出席,与中国知名建筑师 ,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晓东共同做主旨发言。
主旨发言后,来自中国和瑞士的年轻建筑师将进行对话和讨论。参与对话的建筑师有尼古拉•巴塞加 (Nicola Baserga) 、贾科莫•圭多蒂 (Giacomo Guidotti) 、王辉、陆轶辰、祝晓峰以及庄慎。建筑师们在山地建筑、结构性建筑等领域卓有建树,并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诸多奖项。建筑师们将通过分享自己参与的成功案例,就山地建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机动性、以及有关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调控和建筑细节的创新等话题交流看法。
一直以来,瑞士以在创新、新兴科技、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军角色而享誉盛名,同时也拥有诸多集高端科技和创意美学于一体的建筑作品。诸多在瑞士境内具有象征性的建筑,如位于海拔2883米的蒙特•罗萨山地小屋和位于阿罗萨的温泉疗养圣地“Bergoase”(意为“山地绿洲”)都是传统与高科技、创新大胆创意的结合以及建筑适应地形和自然限制的绝佳例证。
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表示:“得益于瑞士丰富和厚实的建筑文化和遗产,瑞士也赢得了‘天然博物馆’的美誉。除此之外,我想强调的是,瑞士的现当代建筑,不管是位于山区还是都市,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特别是因为建筑融合了高端科技、非凡创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将瑞士获得的美誉特别归功于一系列建筑大师,包括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彼得•卒母托(Peter Zumthor) 、赫佐格和德•默隆(Herzog & de Meuron)以及马里奥•博塔。”
中瑞两国自2016年建立创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创新平台,将各种框架制度化。“中瑞建筑对话正是我们建立创新平台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可以将中国和瑞士两国出色的人才和头脑汇聚在一起。这无疑将进一步激发参与此次对话的建筑师们的创新和创意。”戴尚贤大使补充说。
专程从瑞士赴华参加对话的马里奥•博塔在北京专场的主旨讲话中用自己设计的8个山地建筑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对山地建筑的思考。博塔表示,“山地建筑是一个挑战,也有自己的魅力。现在山区建筑的理念越来越重要。建筑设计师们每次要根据所处的环境工作,重新对当地环境做出分析,每一个建筑都要做到环境友好。不仅在瑞士是这样, 在中国也是如此。建筑设计师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然和人类间的平衡,展示对当地的尊重。很多成功的山地建筑往往不仅是建筑设计师理念的总结, 而是当地居民集体智慧的体现。“
23日,马里奥•博塔将前往上海,参加由瑞士驻上海总领事馆组织、上海明珠美术馆协办的首届中瑞建筑对话上海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