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人张业遂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3月4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深色西装,深蓝色领带,大会发言人张业遂面带微笑,信步走上主席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是今年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大会,对推动2019年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地开始了当天的发布会。
人大立法、监督工作、外商投资法、中美关系、朝鲜半岛局势,面对记者们一个个尖锐提问,张业遂坦率真诚,沉稳回应,始终保持着自信笑容。
“他不是锋芒毕露的人。他思想敏锐,谦逊温和,喜欢春风化雨式的交流方式,这次发布会就体现了他的这一风格。”一位熟悉张业遂的老记者看完发布会后如是评价。
这是张业遂继去年作为人大发言人首次亮相之后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张业遂是湖北人,20世纪70年代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经外交部挑选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学习结束后,张业遂于1976年开始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工作,开启了他四十余年的外交官生涯。6年后,他调回北京,在外交部国际司、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多个岗位负责处理多边经济事务。1996年后,张业遂先后担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部长助理、副部长,主管政策研究、美大、欧洲、多边事务、干部、礼宾等方面的工作。2008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2010年任中国驻美国大使。2012年回国任外交部党委书记、负责常务工作的副部长。目前担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业遂的履历非常完整全面,在诸多关键岗位上历练得非常充分。”一位外交部官员告诉澎湃新闻,“很多外交官一辈子只专长一个领域,像张业遂这样全面的并不多见。”
“老练而敏锐,务实而高效”,是张业遂给外界的印象,“非常能干”是老一辈外交家对他的评价。
维护国家利益的“谈判高手”
2008年张业遂出任中国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9月26日,张业遂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全权证书,4天之后,中国就开始担任安理会10月的轮值主席国。
张业遂坦言,这一挑战“来得太快、太早了”。时差还没倒过来,张业遂便投入了异常繁忙的工作中。在他的主持下,安理会在一个月内审议了十多个地区热点问题,还举行了几次公开会议。
效率是张业遂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在2010年1月中国第二次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期间,他接连主持了21场正式、非正式会议和磋商,通过了4项决议和1份主席声明,推动联合国在海地地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方面迅速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赢得各方好评。
张业遂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期间,安理会多次审议朝核、伊核、中东等重大敏感问题。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联合国秘书处人员的评价称,张业遂“在联合国工作期间卓有成效地代表了中国的利益”。
临危受命的“繁忙使者”
2010年3月,结束联合国繁忙的工作没多久,张业遂又马上迎来了新的任命——第九任中国驻美大使。
此番履新,张业遂可谓踩着荆棘而来。美国宣布对台军售、达赖窜访;中美汇率争议的气氛分外紧张;谷歌事件前路不明;时任国务卿希拉里等美国政要频频发出对华强硬的声音。
张业遂稍事安顿即开启了繁忙的日程。抵达华盛顿几天之后,他便向希拉里递交了国书副本,并在美方的安排下向奥巴马总统递交了国书。之后,张业遂频繁拜访美国政府官员、国会议员、智库专家、媒体记者,还走访了多个美国地方州。
他入乡随俗,用美国人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中,他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但又注意倾听,善于沟通,解决了许多棘手问题,推动双边关系逐步回暖。
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风格,使张业遂与美国官员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希拉里在其《艰难抉择》一书中回忆,她曾与张业遂在众目睽睽下举行了一场有趣的“酒吧外交”,众多在场记者无人意识到当时中美之间的谈判就在他们的鼻子底下进行并达成谅解。希拉里得意地说,“谁说外交不能够同时有效和有趣?”
“张业遂利用他对国际事务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国政治细致入微的评估,建立起中美之间良好的关系。”罗伯特·库恩在其著作《中国领导人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如是说。
沉着冷静的“中方司仪”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可谓张业遂的‘高光时刻’。”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透露,围绕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何时降下英国国旗,何时升起中国国旗等问题,中英之间曾经有过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了一致。
升旗事关国家主权,晚一秒都不行。对当时作为中方司仪的张业遂而言,现场如何把握时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当晚他和他的团队灵机应变,沉着应对,妥善处理突发状况,最终确保中国国旗一秒未差地在香港准时升起。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历时一个多小时,记者提问踊跃。一位参加记者会的记者表示,“整场记者会信息量大,报道点多。感觉时间飞快,意犹未尽。”
张业遂在发布会上沉稳、自信、平和。这位资深外交官在新的岗位上履行着新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