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OVER THE WORLD WITH YOU
                  在大使馆说中国故事

首页 >> 对话外交官 >> 大使正文

对话外交官more

“每个地方都让我感觉很独特。兵马俑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观看的《长恨歌》等演出,情景交融、舞美音效绝佳。演员们表演的《茉莉花》让我感到非常亲切。。”Sih Elsiwi Handayani Oratmangun说。...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夫人:相信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会有更多交流合作

跟着外交官走世界more

2024年4月18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举办了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潜力推介会。活动上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潜力。...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潜力

故事视频more

通知more

快来参加“2022CIPM外交官春节大联欢”---新春拜年视频秀

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的中国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一个象征着团结、兴旺,新希望的开始。 诚挚的邀请您加入“2022 CIPM外交官中国春节大联欢---新春祝福视频秀”活动!我们的口号:拜年啦!...

快来参加“2022CIPM外交官春节大联欢”---新春拜年视频秀

At the Embassy,
Tell Chinese Story

E-magazine

谢飒:更多意大利在中国 更多中国在意大利

分享到:
2014-11-08 来源:

导语:走进宽敞而高贵的欧式小楼,巨大的壁画、古老的雕塑、精致的器皿、欧式拱门,顿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罗马。2006年春节谢飒上任意大利驻华大使伊始,便推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更多中国在意大利,更多意大利在中国。”

意大利驻华大使谢飒接受《外交官》杂志专访

2006年春节谢飒上任意大利驻华大使伊始,便推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更多中国在意大利,更多意大利在中国。”如今,在他即将离任时,问他给这个使命打分时,他淡淡一笑,“我当时就是想用一个生动的句子来描述我的目标。很坦率地说,我觉得这个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我很满意自己所作的一切。但是,未来肯定还有很多新工作。人不能原地踏步,而应该不断地制定新的目标勇往直前。”

以下为访谈内容实录:

《外交官》杂志:您好大使先生,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您2006年春节之际开始担任意大利驻华大使。之前您也在其他国家,比如比利时、巴西、南斯拉夫、伊朗等国家工作过,在中国担任大使有什么不一样?今年秋天,您即将卸任驻华大使,回顾您在中国的四年,您认为自己最大的工作成效是什么呢?

谢飒大使:我觉得担任每一个国家的大使都有特殊的目标,特殊的挑战,很难比较。每到一个新的国家,都一种新的挑战,也会积累新的经验,因为每一个国家的情况都不相同,所以要找到最适合该国的方式。我也很荣幸能在中国出任驻华大使,这是我的骄傲。

毫无疑问,中国取得了特殊的、巨大的变化。先不谈六十一年,只谈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自豪。

我到中国的时候,“中意文化年”刚刚结束。今年是中意建交40周年,我们打算在意大利举办“中国文化年”。

过去几年以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一、政治方面,两国高层领导关系越来越好。二、经贸合作方面,两国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双边贸易额即将突破400亿美元,2001年时只有78.82亿美元。去年从意大利进口的美食增加了33%,而葡萄酒增加的比例高达80%。三、服务方面,意大利向中国人发放签证的数目在欧洲国家中也是最多的。这也是我上任以后的主要贡献之一。

《外交官》杂志:提到意大利,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罗马、水城威尼斯、披萨、时装等,那么您觉得意大利还有哪些特点是不为外人所熟悉的呢?有哪几个关键词能最好地形容你们的国家?

谢飒大使:我在此想强调的不是某件产品,而是意大利人待人处事的态度,这就是他们的爱。我们创造任何东西是源自最深的爱,而且这种爱自然而然地传递给产品,通过产品,又传达到消费者。

《外交官》杂志: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也因此孕育了灿烂的文明、辉煌的艺术,如今的意大利,更是在时装、音乐上有很大建树。意大利是如何做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的呢?

谢飒大使:一方面,意大利人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这有助于更好地融合传统和现代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也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意大利所推出的任何产品都会努力做到传统、创新、质量三个因素的融合。

《外交官》杂志:您怎么看中意两国人民的交流合作?

谢飒大使:我们两国人民的友情源远流长,除了马可·波罗,还有很多知名的人物来过中国,我特别要提的是传教士利玛窦,今年是他逝世400周年。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虽然两国人民肯定有他自己的特色,但是也有许许多多的共同点。中国人可能不如意大利人那么开朗,比较含蓄,但中国人的内心里也充满了热情、充满了爱,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一样的。我们两国人民的价值观也有相似之处,都很重视家庭、重视人际关系。

足球可以说是我们两国沟通的桥梁之一,我到中国后发现中国的球迷很多,他们也都非常热爱我们意大利足球,并熟知众多意大利足球明星。这对两国人民来说,都是很亲切的关系。

《外交官》杂志:100多年前(1906年),米兰曾举办了世博会,2015 年世博会也将再次回到意大利。那么对于2010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获得的成功赞誉,大使先生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吗?

谢飒大使: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的参展国之一,意大利选择了“人之城”的主题:“人之城”很清楚地表达了我们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城市必须是有灵魂的。

意大利在城市规划、发展方面有一些经验。意大利每个小城市的发展都为国家的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

知名的意大利作家卡罗里诺在作品中写道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就提出了城市必须重视“人”。每个城市都必须要有灵魂,如果城市不重视“人”,那么人们肯定不会喜欢在这个城市居住。我想用一个在中国很流行的词——“和谐”。我刚才提到城市的发展必须重视“人”,中国人也特别强调“和谐”。两年半以前,我曾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性城市规划研讨会,我发现中国政府官员、建筑学家和学者都对这点都非常了解。

我觉得中国根本不需要向意大利学习经验,反而是我们更应该从上海世博会中好好学习,然后再把这些经验带回去,更好地准备2015年世博会。

《外交官》杂志:在中国,人人都知道这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这里想请大使先生对我们《外交官》杂志的读者,留下您的寄语。谢谢。

谢飒大使:呵呵,“条条大路通罗马”,它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一个文明的模型,让所有的当时的文化世界人都可以看到。但是也有在技术方面的问题,就是世界上当时那些路,罗马也是发展的特别好。罗马帝国的时候建了所有的路是从罗马开始往其他地区,所以说这些路也是从其他的国家到罗马去的,这个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成语。

后来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罗马帝国这个模型,这个文化、社会、经济、法律整个体系,吸引了所有的围绕着西方国家的人,后来又发展到了其他的国家。现在情况不同,所以我很难找到一句话来形容将来,是意大利的将来还是中国的将来,还是世界的将来?但是考虑到了这个将来,我想起来另外一个古罗马人利用的俗话,古罗马人是非常明智的民族。他们的俗话说“每个人创造自己的未来”。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通过《外交官》杂志,把这句意大利俗语送给各位读者。因为未来是在我们的手里,而且中国是一个很多年轻人的国家,所以将来就是在我们的手中。

中国的年轻人、意大利的年轻人、世界的年轻人在将来有一个共同信任的模型,那就是共同来创造美好的未来。也都是在自己古老文明的背景,也就是说不要忘记了自己历史的一些传统,准备好了在一个没有边境的世界创造新的未来。而且每个人知道要建设这个新的未来,都要努力提供自己的贡献,来建起一个更好的世界。

在此,送给所有中国读者一句古罗马人的俗话:“每个人创造自己的未来”。

《外交官》杂志:感谢谢飒大使接受我们的采访,真诚希望您能再回中国,祝愿您一切都好。


谢飒大使简历

1947年9月23日出生于意大利玛萨,在巴黎大学政治研究院和罗马大学法律系完成学业,专业为国际法和国际关系。1973年7月通过考试进入意大利外交部,开始从事外交工作,并先后担任一系列要职。在意大利曾任以下职务:1985年至1989年担任外交部长办公厅议会关系办公室负责人,1989年至1992年担任总理秘书处负责人,1992年担任外交部长办公厅副主任,1993年至1994年担任移民司副司长,1994年至1997年担任国防部长的外交顾问。

在国外的任职经历:从事外交工作后不久,即在意大利常驻北约代表处(布鲁塞尔)工作,随后在意大利驻巴西大使馆担任商务参赞,1997年至2000年任意大利驻塞尔维亚大使,2000年至2003年任意大利驻伊朗大使,随后于2003年6月直至来华担任大使前,一直在意大利外交部担任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司司长, 2006年12月中旬来京担任意大利常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同时兼任意大利驻蒙古共和国大使。

2006年1月被任命为大使衔外交官。曾荣获宪兵总队预备中尉军衔,有过记者的工作经历,曾任国际法与国际条约和国际关系史专业的大学助教,并荣获过共和国骑士功勋勋章和很多外国高级荣誉勋章。已婚,夫人是Stefania Butera女士。谢飒大使有两个子女:Alessandro 和Ludovica。

相关文章